新闻动态
news center
一分钟带你了解光学活体成像的波长窗口
来源: | 作者:锐视医疗 | 发布时间: 2024-05-13 | 24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光学活体成像通过在小动物体内植入荧光标记物,利用相对应的激发光使这些标记物发出荧光,实现对生物体内特定细胞或分子非侵入式的精确探测和定量;并通过对影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,深入研究动物模型中与疾病发生、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,以获得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、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数据。


图1 小鼠结肠癌二维活体成像

锐视二维光学活体成像系统(IMAGING 200)扫描成像结果


  光学活体成像需要在近红外波段(Near Infrared,NIR)进行,因为这个波段的光子在生物体中的吸收较少,具有较好的组织穿透能力。光子在生物体中的吸收过程主要由生物组织中的色素所决定,在可见到近红外波段,主要的吸收色素包括血红蛋白(Hb)、氧合血红蛋白(HbO₂)以及水。首先,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: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,而氧合血红蛋白则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的产物;这两种色素在不同的波段有特定的吸收特性。其次,水作为生物体的主要成分,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,其吸收特性与水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有关。光子与这些色素相互作用时,光子能量会被色素分子吸收,并转化为分子的振动能或电子的激发能,这个过程会影响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。


图2 小鼠前列腺肿瘤三维活体成像

锐视三维光学活体成像系统(IMAGING 200pro)扫描成像结果


  衰减系数被用来表征物质对光子吸收能力的强弱,其大小反映了光束传播单位路径长度时被吸收的光子数。衰减系数的大小随光子的波长变化而变化。图3展示了(氧合)血红蛋白、水的衰减系数随入射光子波长的变化。由图3可见,光子在生物体内的衰减系数在600nm附近出现剧烈下降。因此,为获得更大的穿透深度,应选择发光波长较长(>600nm)的荧光,使其能够在组织内部传播较远的距离,获得更大的成像深度(对小动物而言应达到厘米量级)。




图3(氧合)血红蛋白和水的衰减系数随入射光子波长的变化